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氣象局堅守在“云嶺之巔”
在這里,有梅里雪山上的冰川,有奔騰不息的金沙江水,有直插天穹的卡瓦格博峰……德欽縣位于云南省西北部,滇、川、藏三省(自治區(qū))交界處,素有“云嶺之巔”之稱,被稱為“云南省北大門”。從西北青藏高原“下來”的天氣系統(tǒng),自西向東影響云南時,第一站便經過德欽。
德欽縣氣象局始建于1953年7月21日,下設德欽氣象站是國家基本氣象站,國家二類艱苦臺站,觀測場海拔高度3319米。海拔高、位置偏遠、氣候惡劣……這些都不能阻擋氣象事業(yè)前進的腳步。63年來,一代又一代氣象工作者在迪慶高原上,用執(zhí)著與奉獻書寫堅守。
云南省德欽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合影。
與風雪有關的那些事兒
在每個德欽氣象工作者的記憶里,都藏著與風雪相關的故事。這些故事,并不浪漫。
海拔4300多米的白馬雪山埡口是進出德欽的必經之路,這里每年冬季積雪深度達數(shù)米,一年中積雪封山時間最長可達5個月。德欽氣象站的生活和工作物資都必須在大雪封山之前全部運到,才能保證整個冬季的生活所需和探空耗材。1984年冬天,大雪、暴雪天氣異常多,4月中旬依舊大雪封山?烧纠锾娇账璧暮牟目列遭c和矽鐵粉只夠維持一個星期了。
氣象站與省氣象局商定,先將所需耗材運到雪山下能行車的地方,再由該站職工扛到站里。耗材重近兩噸,含氧量也只有平原地區(qū)的50%左右,人的心臟真的能承受嗎?特殊時刻只能用特殊辦法!氨!”一聲令下,氣象職工在副站長楊德茂的帶領下徒步翻越雪山。大家小心翼翼地走著,在坡陡的地方更是手腳并用往上爬,終于邁過雪山埡口。下山時遇陡坡,就把羊皮褂往雪地上一墊,坐上去往下滑。就這樣來回了3天,所有耗材才都到了站里。
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,在一個“滴水成冰”的早晨,探空組組長丁世英拉著剛剛充灌好的探空氣球從制氫房走出來。路過的斜坡上積雪成冰,盡管非常小心,但因只留意到氣球,她還是不慎重重跌倒,后腦勺著地,傷得很重。
當同事們發(fā)現(xiàn)時,丁世英已經昏過去了,她手中死死拽著那個探空氣球,沒有撒手。事后同事說,如果她當時把氣球放了,用手撐一下,也不至于摔到后腦勺?伤f,放了氣球,就得重新制氫、充灌氣球,可能會造成遲測,甚至缺測!澳强墒菬o法彌補的損失!
把服務送出深山
德欽縣災害易發(fā)點集中在偏遠艱苦山區(qū),許多地區(qū)仍未通公路。近年來,德欽氣象干部職工繼承和發(fā)揚前輩們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(tǒng),硬是靠人力,把一件件儀器設備背到建設點,完成了20個山洪災害氣象監(jiān)測站、12個區(qū)域自動氣象站的建設任務。
建站之后,維修成了難事。在德欽縣羊拉鄉(xiāng),工作人員每次維護自動站來回最少得耗費兩三天時間。每年惡劣天氣高發(fā)期恰是設備容易出故障的時候,維護人員克服一切困難徒步巡查各站,逐一排除故障。
由于地處青藏高原,為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數(shù)據(jù)支撐是該站的一項重要任務。明永冰川位于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的東坡。上世紀九十年代,全球氣候變化造成該冰川不斷消退,從1994年起,德欽縣氣象局開始對冰川消退情況進行觀測,2008年在明永冰川新建自動站,可實時獲取冰川資料。二十多年來,觀測員每次都需要徒步三到五個小時,每年多次往返縣城與冰川之間,開展觀測和設備維護工作。經過多年艱苦努力,較為完整的冰川氣象觀測數(shù)據(jù)得以積累,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重要科學依據(jù)。
旅游資源是德欽綠色發(fā)展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著名的梅里雪山被譽為藏區(qū)八大神山之首,為云南省第一高峰。梅里雪山日出更是天下奇觀,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往。然而,梅里雪山日出時間受地形等條件影響較大,各個季節(jié)日出時間的增減幅度也各不相同。
為了提升旅游氣象服務質量、向游客提供準確的雪山日出時間,從2000年起,縣氣象局承擔了日出觀測及分析任務。觀測員起早貪黑,每天半夜出發(fā),驅車到雪山等候日出。十多年來,他們不知在嚴寒中熬過了多少個長夜,終于形成一套準確、完整的雪山日出時間表,并據(jù)此更新了一套旅游氣象服務產品,對推動德欽旅游事業(yè)發(fā)展做出積極貢獻。